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誰跟你藝術?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梅姨的感言當然是好,又收得漂亮,但好的部分大家都談了,就來談談比較刺到我的點。我看完的當下就是覺得,梅姨這種「美式足球和格鬥可不是藝術」的姿態是認真的嗎?果然,該起的爭議還是會起,格鬥領域傳出聲音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即使這裡也是一個充滿偏見,從未打算政治正確的地方(我甚至也不是美式足球和格鬥的擁簇者),但畢竟我也是總拿音樂電影文學當遮羞布,梅姨的一席話也確實召回了自己的部分情感記憶,所以嘴砲一下是不過分的。


在我看來,多數人並沒有深入到梅莉史翠普問題發言的核心。問題不在「運動和格鬥算不算藝術」,而是「為什麼運動和格鬥非得要是藝術」(你也可以說「不是藝術又怎樣是惹到你嗎」),特是在這個電影藝術(Cinema)式微的年代,更有那麼一點諷刺的味道。我不敢說我從未幫藝術領域說話,但是這個玩笑背後的潛台詞與潛姿態真是令人毛骨悚然,拿運動和格鬥來對比,完全是錯得離譜,錯得不可思議,即使只是對政治立場的批判(那也挺無聊的),也不能解釋那「可不是藝術」的高傲與惡意,which are not the arts, so what?


至於為什麼問題不在運動和格鬥的藝術性與否?因為那根本是廢話。






很久沒有談足球了,但是曾經的義大利隊,以及巴塞隆納時期Ronaldinho所帶來的審美體驗,大概不會是梅莉史翠普這種發言可以理解的範疇吧。2006年的世界盃上,正規時間最後一分鐘,Pirlo吸引了大禁區四名德國隊員的防守,虛晃一招,把球巧渡給了後來成為傳說的Grosso,一道弧線劃過......少年總是會想起這記憶中的弧線,它劃過了巨大的痴狂與哀愁,那是每一個凌晨三點四十五分,鬧鐘響起,少年心中的世界。真實的世界有多大,少年的心就有多小。這是藝術嗎?這凌駕於藝術嗎?少年是不會去想的。


或許藝術的定義就存在這兩者之間:一者會去想,一者根本從未想過。「He longed to be an artist but balked at the necessary sacrifices」──梅莉史翠普在1979年主演過的電影裡頭的台詞,很好的註解,不是嗎?有的人願意犧牲,有的人成了犧牲本身。



如果你夠敏感,當然還是知道我最終依然把「運動和格鬥算不算藝術」偷渡到了「為什麼運動和格鬥非得要是藝術」身上,那也沒關係,我就說了這裡是個充滿偏見的地方,或許新的一年還能夠幸運地充滿偏見下去。川普的低劣反擊完全不值一提,但開頭的部分還是可以一聽,我從來就覺得梅莉史翠普被高估,原來那也並不只是演技的問題。今天過後,作為一個表演藝術的Icon,宮家的東西,當然是不能留在她身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