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那個,我想吐槽一下梅莉史翠普的演技







看完了《曲終人不散 Ricky and the Flash 》的預告片,終於忍不住要吐槽一下:Meryl Streep 作為好演技的符號,已經用得過濫,什麼「地表最會演戲的女人」這樣無趣的頭銜,傳媒永遠樂此不疲,每次看到這頂大帽又被扣在梅頭上,就彷彿聽到伊莎貝雨蓓在我身後淒厲的乾笑聲,總覺得很靠么。





Meryl Streep的演技自然有她的號召力,但是究竟為什麼要找一名生命缺乏搖滾機能的老戲精來填這個位置,實在是不知端倪。同為影后的 Cate Blanchett 演出 Bob Dylan 便是一個可舉之例,像狄倫伯這種詮釋起來當然有挑剔空間的角色,你所能做的便是突破形式,凱特的作為全然就是很搖滾的一件事,相反梅只是把自己擺進舞台而已,在這個預告片就能把商業電影看完的年代,這幾分鐘都很難讓我信服梅能有什麼突破(坦白說我也很好奇到底誰真心想看Meryl StreepRocker啊)。




可能因為 Meryl Streep 這一派的演技太過於追求完美。這結論很普通,可也足夠了,畢竟追求完美和完美究竟是不是兩件事,差別恐怕便在認知,否則Daniel Day-Lewis也同一種路子,怎麼就每一部電影都像蛻了一層皮(而且還蛻個沒完,連《華麗年代》這種爛片也能被他擺平)?評論人家的人生史實在太齷齪了,不妨來考慮第二種可能性:





也就是 Meryl Streep 這名號被歌頌得太疲勞了,在學會看電影之前就聽聞她有多會演戲,以至我於梅姑永遠隔層紗,看得的也就霧了,是嗎?怎麼想也不對,應該有更根本的問題,否則在被《沉默的羔羊》裡面的漢尼拔那永遠在試探你的眼神嚇個半死之前,我不也預設了Anthony Hopkins的形象?





難道問題出在第一部梅的電影不該看《時時刻刻》?我不確定,但是《時時刻刻》卻露出部份的密碼:起初我以為這三名女演員都是同一派的,後來我錯了,只有 Julianne Moore 想硬塞進以梅莉史翠普為像的模具,把自己應該要有的稜角磨得太精明,也太失真。而Nicole Kidman那只Woolf的鼻子雖假,卻假得幸運,我覺得它好像是某種象徵,妮可基嫚在我心中勝過她們的原因,或許一直都在其中。




情感的磨難跟自我的掙扎,精準的演技可能高出一籌,但有些無法掌握的東西,你就是強求不來。我就很難說服自己梅莉史翠普或茱莉安摩爾能把《厄夜變奏曲 Dogville》演的比妮可基嫚更好的演技確實能安置每一個到位的笑容,然萬無一失的眉宇之間,卻一點犯錯的空間都沒有,而妮可基嫚美麗而脆弱的臉蛋底下,的確藏著更多可供破壞的可能性。




說到底,原來是女性魅力使然嗎?還真是膚淺至極,能在下班後寫這種狹隘的文章,也是一種幸福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