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四年前Amorphis新專輯《skyforger》問世時,釋出的主打單曲<Sliver Bride>曾讓我感嘆「只要Tomi和Esa的吉他還在吟唱,他們就能演奏下一個十年」-- 結果《skyforger》之後出了三張專輯不打緊,連台灣都踏過兩次了。前幾天突然驚呼於此,將陳年老酒《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從櫃子裡摩挲出來,定睛一瞧,四年前的那句話看來必須修正了, Amorphis 和他們歌頌的卡萊瓦拉史詩已經陪伴了金屬樂二十年,並且隨著不停攀昇的商業地位,這個數字還保有繼續翻新的可能。
如同文章的開頭,Amorphis在這二十餘年基本上玩的都是同一招。從早期的死亡金屬氛圍,到中後期的現代搖滾,在我們時常耳聞的那些以「創造出簡單而動聽的旋律」成名的樂團, Amorphis 不老的秘術在於他們處理旋律的高明 sense ,以及歌詞和音樂極強的凝聚力,這些元素帶出的特有主題性,緊密地扣住芬蘭的重金屬音樂意象--優美、獨特、永不衰去的旋律。
The Karelian Isthmus (1992) ~ Privilege of Evil (1993)
和1991 年發行的Demo 同屬最早的Amorphis之聲,將《Privilege of Evil》和《The Karelian Isthmus》相提並論或許是失格的,然Amorphis 在這之中或許創造出了整個音樂生涯最具目標的宏觀音樂主題,特別是《The Karelian Isthmus》,在不需要友善的極端金屬界中,這是最被低估的一張死亡金屬專輯之一。
民謠的氣息鎔鑄在老式的重金屬/死亡金屬情懷之中,成了一首首沾滿泥濘的史詩。事實上從極端音樂的角度而言,《The Karelian Isthmus》展現出的獨特以及才華,即使是拿《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相比,恐怕也是有過之而不及的。
舊人對Amorphis不理不睬,新人則對《The Karelian Isthmus》興致缺缺,像這樣層出不窮的情況,得利的永遠是狡黠的鑑賞家。
------------------
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 (1994)
《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是一張問答無用的里程碑,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現今的芬蘭樂團中,聽見千湖傳說留下的跫音。這張專輯是他們遠離極端金屬的起點, Amorphis 拋棄了《The Karelian Isthmus》的80年代重金屬氣質,向70年代的搖滾大步邁進。起步總是美好的,他們在千湖傳說之中,建立了自己的音樂美學,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優美、獨特、永不衰去的旋律」,其中 <Black Winter Day>一定、也必須是最好的,Amorphis永遠無法再超越的一首作品:
千湖傳說時期的美,對金屬樂而言是危險的,因為它的存在包容了極端金屬搖滾化的可能性:你知道 Amorphis 要離開了,然而卻無法忽視這樣一張專輯的身影。極端是一種美,矛盾同樣也是。
------------------
Elegy (1996)
也因此,《Elegy》在那個年代恐怕更是一種指標性的存在,只是眼光放到今日,《Elegy》幾乎已經成為跟隨《Tales from the thousand lakes》的配角--大概就是什麼「想聽到更多搖滾化、更簡單一點的,甚至是加入清腔的千湖傳說,聽這張就對了」。抽離這些意識本位,《Elegy》依然是悅耳動聽的優秀作品,最讓人念念不忘的是<My Kantele>的acoustic版本:
千湖的景致從《The Karelian Isthmus》的壯麗,到了《Elegy》逐漸趨向平淡,如果你欣然接受《Elegy》的話,可得有所準備,因為接下來的《Tuonela》,則是直接捨棄大油大墨的灰色素描了。
------------------
Tuonela (1999) ~ Am Universum (2001)
Amorphis在《Tuonela》(延伸閱讀:Amorphis -《Tuonela》)之中,表徵了自身音樂的細膩之處,把玩那些以前用大筆揮過的景中物,並且沉溺其中。至此,Amorphis擁抱了現代的流行音樂結構,延伸到了之後的所有專輯。而《 Am Universum》可以當作一張較《Tuonela》為次之的作品來看,旋律的美麗依舊,然而有些地方有出現了一些過度浮爛的問題,比如<Veil of Sin>。最具標誌性的還是主打<alone>:
------------------
Far from the sun (2003) ~ Skyforger (2009)
《Far from the sun》是一張交由主流唱片EMI發行的作品,and that tells all....
由於主唱還是第二時期的Pasi擔任的緣故,《Far from the sun》被部分樂迷歸類在中期的作品,然而其後的《Eclipse》確實是一個蛻變,只是它的音樂型態在《Far from the sun》便已確立,也就是借鑿金屬的搖滾樂。也因此,這張專輯更應該是新式Amorphis的一個起點,它被公認是最糟的一張作品,公允地就音樂面來說, Amorphis 在《Far from the sun》中並沒有失去處理旋律的精緻、細膩,錯就錯在Pasi的唱腔放在這裡完全是個敗筆,他獨特的聲音沒辦法支撐必須用膚淺的直觀就要抓住大眾耳朵的流行搖滾,俗眾既不能賞,雅士也難以接受,而或許金屬樂從來就不需要雅士。
一切就在進入了德國的主流金屬大廠Nuclear Blast之後發行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Eclipse》開始產生了巨變。他們找來了一個新的vocal,Tomi Joutsen,雖然Amorphis音樂的重點永遠圍繞著不停吟唱的雙吉他,然而進入了主流音樂圈,他們的確需要一個更適合大眾的主唱。Tomi Joutsen絕對是一時之選,甚至可以說是三任主唱裡面最好的(私以為最差的反而是死亡金屬時期,也就是現任吉他手Tomi Koivusaari),他的歌唱魅力湊齊了Amorphis後期音樂的最後一塊拼圖。
《Eclipse》、《Silent Waters》、《Skyforger》 基本上是相同的作品,只是好歌被分散在三張專輯之中。個人偏好後面兩張多一點,《Silent Waters》除了商業上最成功的專輯同名曲,<Her Alone>、<The WhiteSwan>、<Black River>都展現了Amorphis拿捏旋律的才華,速食般不值一提的編曲之中,藏著許多戴上耳機才能發現的驚喜細節。 《Skyforger》則有<From the Heaven of My Heart>、<From Earth I Rose>這樣的通俗民謠。
------------------
Magic & Mayhem - Tales from the Early Years (2010) ~
記得我提及<Black Winter Day>時,說那是一定不能被超越的作品,即使那是我的偏執,歷史也會替我說話。Amorphis跟隨Tomi Joutsen帶來的成功,選擇注定失敗地複製早期的榮光,《Magic & Mayhem - Tales from the Early Years》,一張千湖時期的Tomi Joutsen大秀歌喉精選,Amorphis的現場魅力是無庸置疑的,然而那種魅力對於舊聽眾來說,參雜了許多眷戀以及想往;對新聽眾而言,和Amorphis一起甩頭則根本不需要理由。那個年代的氣味除了無法再造,更不是新穎的錄音能留得住的。
於是乎,這張錄音室專輯的誕生,也提醒我,是時候該退出參與Amorphis未來的行列。之後的《The Beginning of Times》,甚至是今年的《Circle》,都只是精華的《Eclipse》時期在例行性地借屍還魂而已,早在千湖傳說口耳相傳之後,Amophis就無法回頭了,即使他們的音樂依舊好聽,但而身處主流,又怎能期待自己找到突破的缺口?
祝福Amorphis致力的景色在未來依然旖旎不歇,如同他們歌詞的主題史詩The Kalevala一般被世人高歌。而我只希望能留下這樣一些文字,來紀錄那個打從十年前就讓不懂搖滾樂的我,知道有<Day of Your Beliefs>這樣一種聲音的芬蘭傳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